北京时间7月23日约05:00,在N07W12附近观测到一次暗条爆发。相关日冕物质抛射(CME)于05:23 UTC首次出现在STEREO A日冕仪影像中,而爆发的第二部分约07:48 UTC在LASCO C2影像中显现,呈现为极其微弱的局部晕状结构。
模型推演表明该CME正朝向地球运动,预计将于7月27日UTC时间正午前后抵达。
日冕仪影像中晕状结构的微弱特征显示,此次CME可能具有低密度或窄角宽度特性,或将限制其对地磁的影响,但目前仍在持续观测中。

"我们的太阳今天连续快速爆发了多次太阳风暴,但由于时间间隔极短,在日冕仪中看起来像是单一结构,"空间气象物理学家Tamitha Skov博士于7月23日表示。
"首段动画展示了过去48小时正对地球的太阳活动。7月22日晚间,可见4150区域东侧出现轻微"喷发"。这触发了首场太阳风暴,导致4149与4150区域之间失稳,继而引发连锁反应。随后在7月23日凌晨,日面中心附近的暗条开始缓慢爆发。
"这是主要的对地喷发事件,该暗条原本已处于不稳定状态,而第一次爆发将其推过了临界点。最终在7月23日下午,4149区域释放了与暗条相连的剩余物质。这是一个由三部分构成的、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过程。"
详细动画演示了这次复杂爆发中朝向地球组分的运动轨迹。椭圆标注的暗色特征显示了暗条最后两个片段从太阳剥离的区域。
这些爆发事件间隔极短,使得日冕仪影像呈现为单一连贯结构脱离太阳的景象。
然而晕状特征的差异揭示了更复杂的本质。虽然初期看似单一的向东抛射,但这与真实的爆发源位置(日面中心以西)并不吻合。
Skov指出,实际该事件产生了多个局部晕状结构,不同组分分别向东、北和南方向传播。
本文来自作者[admin]投稿,不代表蜀桥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qkcsj.com/dasdq/202509-3039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蜀桥号的签约作者“admin”!
希望本篇文章《太阳活动:预计部分晕状日冕物质抛射将在UTC时间中午前后影响地球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蜀桥号]内容主要涵盖:本站内容主要涵盖
本文概览:北京时间7月23日约05:00,在N07W12附近观测到一次暗条爆发。相关日冕物质抛射(CME)于05:23 UTC首次出现在STEREO A日冕仪影像中,而爆发的第二部分约07:48 UTC在LASCO C2影像中显现,呈现为极其微弱的局部晕状结构。模型推演表明该CM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