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藏家——无论是玩腕表、追手袋还是搞艺术——往往始于一次心血来潮的购入。就是这么一件偶然所得的物件,却足以点燃延续一生的痴迷。
美国腕表收藏家、前反垄断律师杰弗里·金斯顿的钟表情缘完全是个"意外"。1990年代某次香港度假时,妻子和同行的家庭医生夫妇执意要去血拼时装,觉得无聊的他被迫加入"丈夫观表团"。"当时我已有块不错的飞行员计时码表",金斯顿回忆道,"但当我们逛遍香港表行后,我竟带走了人生第一块宝珀"。
这款"经典全历月相表"的精密机芯瞬间击中他的好奇心。在当时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年代,他疯狂泡在TimeZone论坛研究机械原理,很快成为社区核心成员。"接触越多,懂得越多,买得也越多",金斯顿笑道,"问我怎么建立收藏?全是踩坑踩出来的!谁没几块让自己捶胸顿表的藏品?但正是这些教训让你真正读懂自己的审美"。
如今的金斯顿已是钟表界教父级人物。告别律师生涯后,他自称"被移栽的植物",全身心投入钟表写作与演讲,不仅担任宝珀内刊《Lettres du Brassus》联合主编,更执导了揭秘五十噚历史的纪录片《Fifty Fathoms: The History as Told by the Pioneers Who Created It》。2025年5月,他现身新加坡为顶级藏家举办宝珀专题讲座,期间接受了本刊独家专访。
请问您目前的收藏规模有多大?
这可是国家机密(笑)。坦白说,我认识的藏家没有"专一"的——大家都会收藏多个品牌。我的主力是宝珀和宝玑,但其他品牌也不少。
日常最爱佩戴哪款表?
我每天换表,完全看场合。今天要正装会谈?带狗散步?还是去滑雪?比如现在戴的宝珀卡罗素月相表,就绝对不可能戴着去滑雪。
近期有哪些让您兴奋的腕表趋势?
腕表潮流有点像时尚圈。经历过"越大越豪"的阶段后,现在终于回归精致尺寸,这让我非常欣慰。更值得称道的是"去浮华化"趋势——有些品牌还在死守"土豪风",但主流已转向优雅 refinement。作为古典主义者,我讨厌哗众取宠的设计,真正的工艺应该体现在机械美学与制作技艺上。
新手藏家最容易犯什么错?
第一课:犯错是必修课!不吃亏就不会懂什么是真正的价值,更看不清自己的审美取向。第二课:别因为打折就买表!这样只会错得更离谱。最重要的是——千万别为炒价买表!表圈最遭人唾弃的就是投机倒把的"黄牛党"。
这些年来您的收藏哲学有何演变?
我的口味越发古典主义,对细节也愈发苛刻。有时候一眼惊艳的表,细看某个细节不如意就会直接pass。我尤其执着于 finishing 工艺——必须能看到制表匠心和机械巧思:如何设计?如何制造?机芯结构是否经过深度推敲?经过多年沉淀,你终会明白"这表不错"和"非它不可"之间,隔着整个银河系。
本文来自作者[admin]投稿,不代表蜀桥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qkcsj.com/asdq/202509-4086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蜀桥号的签约作者“admin”!
希望本篇文章《资深腕表收藏家杰弗里·金士顿给新手的忠告:犯错是必修课,坦然接受方能成长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蜀桥号]内容主要涵盖:本站内容主要涵盖
本文概览:【编者按】收藏的魔力,往往始于一次偶然的邂逅。一枚腕表、一件艺术品,甚至一只皮包,都可能成为点燃终身热爱的火花。今天的故事主角——杰弗里·金斯顿,从 antitrust 律师转型为钟表界教父级人物,用亲身经历诠释了什么是"一入表坑深似海"。他的收藏哲学、踩坑经验,以及对...